各位代表:
下午好。正值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学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之际,我们召开一年一度的教职工和工会代表大会,济济一堂,共话白云春色。一年来,全校师生员工在白云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坚持立德树人,聚焦主责主业,开拓创新,抓好硬件建设,推进依法治校,一路砥砺前行,奋发有为,取得了系列成果。现在由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2023年度主要工作
(一)凝心铸魂铸牢根本,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1.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富有成效。一是集中开展深入学习。主题教育读书班邀请3名省内外专家举办专题报告。二是主题教育成效显著。学习情况5次刊登在省委教育工委主题教育简报上。2个案例入选省委教育工委主题教育优秀案例。在全省教育系统主题教育推进会上,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点名表扬我校主题教育工作。我校主题教育开展情况被评定为“好”。
2.用心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轮训工作。我校作为培训点,设立分课堂承办3期轮训班,7所民办高校321名党员领导干部分批参加轮训。
3.推动党建“双创”工作取得新业绩。立项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2个。
4.党建学术研究与专业竞赛成绩喜人。获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会党建研究课题立项2项;民办院校分会年会论文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4项,第七届、第八届“微党课”比赛中获三等奖、一等奖各1项。尤其是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龙龙老师荣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展示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在全国教学比赛中历史性的突破,这也是广东省民办高校历史最好成绩。
(二)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三全育人”形成新活力
5.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调整后的学校“十四五”规划制定“1257”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立德树人、特色发展、学科提升、产教融合、数字白云等7大工程。
6.推广“三全育人”系列成果。开展第二届“三全育人”案例评选活动和首届“三全育人”征文与演讲比赛。作为省委教育工委“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形成了包括制度、学术论文、典型案例汇编等6个编印成册的系列成果。
7.打造“行走的白云红课堂”引航铸魂。学校党委以思政精品项目“行走的白云红课堂”为引领,组织党务干部、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三全育人”先进个人等200余人次分6批到省内外红色基地开展沉浸式实践(体验)学习,思想灵魂受到深刻洗礼。
8.凝练“一站式”社区和区域心理健康中心建设成果。一是推进特色鲜明的“六型社区”建设。凝练实践成果,形成典型案例入选全国高校思政网“三全育人”案例库,并在全省专题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二是持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四五五”体系建设,完善二级心理辅导示范社区和三级朋辈心理驿站建设,打造“一院一品”学院心理特色活动;加强片区高校联动,举办3次区域中心联席会议;获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先进集体”荣誉,3名教师获“二十年奉献奖”,2名专职心理教师获“先进个人”,1名专职心理教师获“优秀心理中心主任”,1部篇教材和8篇论文获二、三等奖。
9.美育和劳动教育初显特色。一是美育体系和基地建设。出台《广东白云学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教育的实施意见》;图书馆建成美术奇石馆美育基地,展出奇石藏品222件,字画、油画、照片等艺术作品15幅,为图书馆增添了艺术气息,为学校美育教育提供了新环境。二是“1+X”劳动教育实践育人体系及基地建设。出台《新时代劳动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制定“7+N”劳动清单及2.0版评价指标。在校内外建成占地30余亩的劳动基地,青年学生劳动育人工作走深走实。
10.推进国防教育内涵式建设。出台《国防教育“七融合”实施方案》,以国防护卫队建设和国旗下演讲为抓手,不断丰富国防教育内涵,学校获评2023年“先进高校武装部”,3人被授予“国防教育先进个人”。2023级新生军事理论知识竞赛688人获奖,学校获“一等奖”。军事理论课教学比赛3名教师获奖。
11.升级“第二课堂成绩单”。学生团队(或个人)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与文体竞赛获省级以上及协会奖项1749项;“攀登计划”获9个立项、资助23万元,入选“攀登大讲堂”活动承办高校;22件作品在省“挑战杯”竞赛获奖;立项社会实践全国重点团队3支、全省重点团队20支,学校获2023年广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
(三)融合创新特色发展,教学科研收获新成绩
12.推进学科专业集群建设。一是出台《广东白云学院学科专业集群建设方案》,形成对应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智能制造、数智商科、数字创意、数字建筑等4个专业集群和13个专业群。二是优化专业布局。新获批3个专业,新申报4个新专业,6个专业获学士学位授予权。三是省级培育学科通过验收。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商管理2个省级培育学科通过验收,实现3个省级重点学科全部验收合格。四是成立工学部。以西校区智能制造、电气与信息工程、大数据与计算机3个二级学院为核心单位组建工学部,出台《广东白云学院工学部建设方案》。
13.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一是学校成立产业研究院及产教融合发展中心。对应专业集群优化布局14个产业学院,其中曙光大数据产业学院为省级示范产业学院。二是学校依托曙光大数据产业学院举办全国大数据师资培训班。
14.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实施基于OBE教育教学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成53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制。二是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创新高。获批12门省级一流课程,省级一流课程达到26门。三是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明显。推荐的4个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通过省厅验收(1个示范团队、1个示范课程、2个示范课堂)。四是智能制造实验技术中心建设获批高等教育民办资金项目,获得省教育厅800万元资金支持。五是教学改革案例成果凸显。19个项目通过省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学会2023年度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案例评选;12个项目通过2023年省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案例评选;2个案例通过新华网2023年课程思政案例课展播评选;11个案例通过省高教协会2023年高等学校优秀课程思政案例(展播课)评选。
15.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在坚持学科专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上,高水平科研成果层次有所提升。获得各类课题立项62项(市厅级以上科研立项44项,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规划课题4项,横向科研项目14项);授权专利计33件(发明13件,实用新型14件,外观设计6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再创新高,较2022年增长117%。软件著作类授权110件;发表论文673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72篇。
16.就业创新创业工作再创佳绩。一是就业工作扎实推进。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持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举办2期GYB创业培训班。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中获1银1铜;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获省赛17项奖励,其中乡村振兴实战赛道4项获国赛奖,学校获评“优秀组织院校”。
17.宣传报道序列化。围绕中心工作建设主题教育、三全育人、审核评估专题网站。推出“高质量发展•白云说”系列报道以及“一流专业•白云说”等系列报道60多篇。
(四)精细管理以文润心,办学效能得到新提升
18.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一是开展专题学习。2023年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3次扩大会议。二是开展法治教育系列活动。“宪法宣传周”举办系列活动10余场/次;在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中,全校3.3万余名注册学生参与率达99.80%。三是《学校章程》学习普及化。学校法治办建设了校园法治宣传长廊,以法治文化宣传推进法治校园建设。
19.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完成包括《教学与科研管理制度汇编》《党建与学生管理制度汇编》《人事与财务管理制度汇编》《安全保卫与后勤服务制度汇编》4册制度汇编,约90万字。
20.为群众办实事富有成效。一是承办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民办高校工会工作会议。二是建成北校区教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活动中心面积1100m2,装修总投入300万,设书画培训、棋牌交流和运动休闲区等9个功能室,极大地丰富了教职工文化生活。学校工会评为2023年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学校"职工书屋"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2023年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
21.发挥后勤“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完成西校区2个饭堂、3栋教学楼、5栋学生宿舍的升级改造,新增11台电梯,为新生宿舍增加了微波炉和冰箱,完成了学校2个校区所有教学场所和学生宿舍的空调安装调试。
(五)言为人师行为世范,强师优师呈现新气象
22.实施强师优师工程。一是人才引进成效明显。新入职专任教师181人,辅导员62人;引进博士27人,副高以上职称60人;2023年高级职称教师共增加129人。二是“双师双能型”教师建设有序推进。新入职教师中具有企业行业背景教师123人,选派117名教师暑期下企业实践。选聘200余名企业人员教师为学生授课、300多名企业人员共同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三是培训系列化。累计开展4期教学工作坊、9期教学沙龙、5次线上专题培训、11次线下高水平学术讲座(白云名师论坛)。
2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队伍。一是出台《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教职工奖惩办法(试行)》等制度。二是举办“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师德主题征文、微视频征集活动。三是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双月”活动。对新入职教职工进行师德警示教育,开展教师、辅导员师德问题自查。在教师节评选表彰教学名师5人,师德标兵5人,先进集体11个,优秀教师109人,优秀辅导员15人,优秀教育工作者67人。
24.以赛促教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积极组织开展教师教学竞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荣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教师个人(团队)奖项32项,学校获第八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教师发展优秀奖”。
(六)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社会服务展示新境界
25.科技下乡社会服务彰显影响力。已组织开展4批160余名省级和3批50余名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入库。21支团队积极开展科技下乡帮扶工作。紫金县对口帮扶项目累计培训7次,人数300余人,捐物30余万元。
26.提升教师发展中心的区域辐射与社会服务功能。举办“2023首届湾区国潮时尚产业集聚与数智化转型高峰论坛暨第一届产业数字化与定制经济学术年会”,参会人数1100余人;承办2023年广东省四会监狱“心理咨询师及教育主攻手能力提升”培训等;承办第21期师说课改暨第31期四真三化课程开发工作坊、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学”研修班。
27.配合上级部门开展社会考试与赛事服务。一是组织9场大型社会考试,配合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省级播音与主持、表演类术科统考。参加考试学生共计5万人次。二是承办大湾区攀岩大赛。
28.学校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在全国众多媒体平台发稿60余篇,《以劳动教育点亮“开学第一课”》等稿件获得广泛社会关注。学校官微连续4年荣获《广东省高校新媒体影响力》奖项。
二、2024年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工作目标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的关键攻坚时机。我们的学科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有组织科研、学生管理工作、营造良好学风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在对学校办学现状有着清醒认识的同时,全体白云人要大力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白云精神,使白云学院在已有办学成就和办学亮点的基础上,追求国家高度,拓展国际视野,强化前沿意识,培养前瞻思维,努力夯内涵、铸特色,实现上层次、创一流。
(二)发展理念
白云教育要实现发展目标,必须达成“四高”:高标准政治引领、高质量事业发展、高水平绩效管理、高强度社会影响。高标准政治引领,就是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四个服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质量事业发展,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两会”文件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广东省高质量发展系列大会精神,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广东、大湾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为切实贯彻落实省委战略布局培养高质量人才;高水平绩效管理,就是要完善制度体系,激发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各方面管理,尤其是要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守牢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底线,从管理中要效益,通过管理培育队伍;高强度社会影响,不仅要重视校内宣传,更要加强社会面宣传,加强社会交往外联,特别是与地方主流媒体之间的联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强化白云学院的社会吸引力、引领力和辐射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高校办学治校方式方法的指南,为我们推进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办学层次水平新突破提供了方法论指南。对白云学院而言,坚持人民至上,就是以师生为本,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高度重视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自信自立,就是要从白云学院作为广东民办教育排头兵的地位中汲取自信,通过不断强化办学实力、做好内涵建设,立足于中国民办高教之林;坚持守正创新,就是一切工作走正路、讲规范,注重规章制度建设,要在工作中主动应变、开拓创新,既要做好传承这篇好文章,更要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围绕问题不足补短板、上层次、强特色、冲一流,特别是明年的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更要以问题为导向,确保以优异成绩圆满通过;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有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强化战略思维和发展意识;坚持胸怀天下,就是要立足服务广东、大湾区乃至华南,用国家高度和国际视野打造一流的办学实力,服务国家和地区战略高质量发展。
(三)重点任务
学校2024年的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要倒排进度,细化台账,高质量完成审核评估各项任务;二是要拓展渠道,广纳贤才,高水平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三是要科学规划,完善制度,高标准提升学科科研建设水平;四是要紧跟前沿,产教融合,全过程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五是要深化认识,巩固成果,全方位推动OBE理念落地生根。我们要群策群力、稳扎稳打地推进并完成学校5大重点工作和目标以及40项具体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同志们,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华方能秋实。让我们从春天出发,乘着全国两会的东风,在学校董事会和党政班子的领导下,爱白云、建白云、兴白云!在我们的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接续发力、审核评估工作倒计时之际,始终斗志昂扬、踔厉奋发,以持而盈之、揣而锐之的心态毅力,深入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实现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贡献智慧和力量,作出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