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广东白云学院始终将艺术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构建全方位、多途径、全覆盖的艺术教育工作体系,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校园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我校本年度艺术教育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艺术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应用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传媒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创新创业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49个,建立起以工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有设计艺术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等3个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9个校级重点学科。学校有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及汽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生在各类艺术竞赛、展演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显示了学校多年来积极实施艺术教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2019-2020学年,我校在文体艺竞赛方面屡创佳绩,节节高升,由传媒学院院长李建军指导排演的舞台艺术作品《雾重庆》在“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中喜获全省大赛一等奖;由教育与体院学院体育系易志成、曾祥冀老师指导的朱文筹、王小慧分别荣获“凯乐石杯”广东省第十二届攀岩锦标赛一等奖和二等奖;由教育与体院学院体育系黄平林老师指导的徐锦超、胡天佑荣获南粤古驿道2019年广东省定向公开赛二等奖;由艺术设计学院林自强老师指导的林文顶《讴歌新时代,共圆中国梦》,徐靖桓团队《致青春 为国家》分别荣获2019年“诵中华经典、凝报国之志”经典诵读类省级一等奖和三等奖;学校也被授予“第十四届广东大学生校园文体艺术节”优秀组织奖的荣誉称号。
二、艺术教育工作机制
学校以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和发展对学校艺术教育的要求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针对学校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的特点,制定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教育工作统一发展规划。学校建立健全了艺术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单位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确保艺术教育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其中,教务处负责艺术通选课程的规划与设置;校团委负责艺术类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同时负责学校学生艺术团的管理,并由校团委艺术教育中心的专职教师负责指导艺术团的各项艺术活动。
三、艺术课程建设
学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音乐鉴赏》、《舞蹈欣赏与实践》、《合唱指挥与歌唱训练》、《交响乐赏析》、《声乐演唱入门》、《中文经典电影赏析》、《书法鉴赏》、《西方绘画欣赏》、《中国画鉴赏》等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公共艺术选修课程都采用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二是学校还开设了五十余门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性学习,规定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选修其中4门,修满8个学分,才能拿到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同时严格按照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2006〕3号)的规定,艺术课为文化素质教育限定性选修课,每门艺术课程1个学分,16课时。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中选修2门并且通过考核。学校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主要有:《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汽车文化》、《当代商务礼仪》、《唐诗宋词鉴赏》、《中西文化比较》、《饮食文化》、《中外建筑简史》、《优秀动画作品赏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鉴赏》、《广告欣赏》、《欧美经典文学作品导读》、《室内空间设计欣赏》、《心理学与生活》、《鲁迅与现代中国》、《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创新思维方法与训练》、《国学中的管理智慧》、《中西文化比较》、《中国文学简史》等,涉及美术、文学、哲学、生活等多个领域,大大拓展了学生选择的空间,这些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是努力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如:艺术中心成立校级民乐团、体育类专业开设了“舞龙舞狮”课程,并依托此课程组建学校龙狮团。目前,我校龙狮团教学成果已初见成效,在各级各类竞赛、表演活动中赢得了社会人士广泛好评。龙狮团获得中国第十一届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男子甲组南狮自选第一名和广东省龙狮锦标赛男子青年组醒狮一等奖等多种奖项。校民乐团自组建后一直致力于学校高雅艺术传播,定期举办音乐会、乐器培训,普及推广音乐理论知识。民乐团还成立小白云音乐工作室,作为学校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学习和锻炼自我能力的平台。特色艺术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019-2020年,面向全校49个本科专业共开设艺术课程10门,受益学生人数为10000余人,参与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为10人,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四、艺术教师配备
为进一步提高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校依托相关专业领域学院,不断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艺术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学校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正、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35%,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65%。先后有10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南粤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6人跻身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对象”行列。
目前,学校公共艺术课专、兼职教师共有24人,主要来自于我校艺术教育中心、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及其它各二级学院音乐、美术专业相关老师。公共艺术课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6人,占任课教师总人数的25%;教授3人,副高职称教师8人,讲师4人,助教3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45%。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地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培养,学校还通过多种途径,专门聘请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
为进一步提高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校不断加强艺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艺术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职务评聘、奖励、进修、培训等方面,保证艺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艺术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外艺术活动辅导工作计入工作量;对艺术教育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个人,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
学校加大对公共艺术课教学的资金投入力度,不仅投入上百万元资金用于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新校区“白云大厅”、学生活动中心、艺术楼、添置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音像资料等,极大地改善了艺术教育的基础设施;此外,还拨款100余万元用于团委和宣传部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学校重视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艺术设施修缮维护,有效保证了艺术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如北校区建设指挥与排练、合唱排练训练室,建设音乐教室、数码钢琴教室、舞蹈练功房等13 间专用教室,并投入专项经费对艺术场地和设施进行修缮维护。
六、课外艺术活动和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学校坚持以深厚的人文精神底蕴为支撑,依托校内资源,积极拓展外部资源,鼓励大学生进行课外艺术实践,精心举办一系列健康高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大学生课外艺术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为发展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成立了艺术团、民乐团、吉他协会、爱乐协会、戏剧协会等艺术社团,由艺术教育中心负责管理;每个社团都制订了专门的管理制度,配备了专职的指导教师,规范和指导艺术社团的工作。学校积极组织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校园文体艺术节等各级各类艺术类竞演活动,充分利用高端竞赛平台,拓展艺术实践活动内涵,促进艺术教育课内课外有机的结合。
2020年,我校已有校级学生社团63个,注册会员5896人次,其中文化艺术类社团18个,通过大学生艺术社团,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举办了社团文化节、第七届书画作品大赛、校园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白云之春”新年音乐会等各类艺术活动20余项,共有15000余人次参与其中。
2019年10月29日—12月31日,学校举办了以“献礼华诞七十载 峥嵘奋进白云梦”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设思想引领类、传统文化类、社团文化类、体育文化类、高雅艺术类、学术与专业文化类、综合类等七大类活动,共设计45个项目,其中对接省级项目11项,学校课外活动平台项目7项。
学校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配合路标、宣传栏、文化长廊、校园广播等,营造健康、高雅的学校文化艺术氛围。2020年,为加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构建文明、健康、平安、人文、美丽和谐的校园艺术文化体系,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乐园;着眼于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进一步拓展,让全校师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学校艺术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形成,学校开展了文艺名家进校园、艺术作品展、“白云之春”新年音乐会等一系列活动。
七、存在不足
当前学校艺术教育活动日益增多,但艺术教育指导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指导艺术类社团开展工作,各类活动的品牌化、专业性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八、下一步工作计划
1. 加强学生课外艺术活动指导。优化整合艺术社团资源,合并同类社团和活动,完善艺术教育指导体系,聘请专业的指导教师对社团活动进行指导。争取校内外资源在艺术社团活动场所上给予保障,在经费上对重点社团给予帮扶,确保艺术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
2. 加强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增加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数量,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以音乐美术、设计创新、传统文化、艺术创意等为主要内容的通识教育课程。
广东白云学院
2020年10月28日